基督是胜者

公元2001年 七月/ 八月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十四集, 第四号


建造新的根基

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,若有人跟从我,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。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,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。(马可福音八章三十四至三十五节)

这里有个伟大的秘密,如果某人学了这个秘密又应用它的话,将会更增加他的生命价值。但是这个原则与我们俗世的观念有极大的相反。有谁要舍去自己呢?有谁要放弃享乐呢?有谁要放弃休息呢?没有任何人要舍去任何东西的。这里耶稣对我们说当我们为福音丧掉自己的生命时将得到生命。我们不只是救自己的生命,主耶稣说:“他将得着一百倍。”

现在这里是说十千倍的增加。让我们来看马太福音十九章二十九节“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,父亲母亲儿女,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,并承受永生。”要放弃以上的任何一样都是不容易的。如果有一个人有一间屋子,他是否愿意失去它呢?他是否会放弃它?有谁要离去他自己的弟兄,姐妹,父母亲还是妻子或是孩子呢?无论何人都不容易这麽做。但是耶稣呼召我们要我们爱主胜过这一切的东西。这个世界说“他已失去他的机会,他失去了他的屋子;他失去了他的朋友,失去了他的父母亲。”但是神会增加这一些东西。学习为福音的原故舍去自己的生命。有时你感到非常的累。但是有时后是因为懒惰。你看到别人舒适时,你就想要休息。有些人想:“我这麽累了不必祷告早一点休息。”那会发生什麽事情呢?你的睡眠会被干扰。你会在你的现实生活中看见,我们要得到更多睡眠反而失去它。你可以从别人的生活中看到。有些人想“我一定要得到这个,我一定要得到那个。我将放弃我祷告的生命,我将放弃我祷告的时间。”但是他们失去一切。

圣经说“他赐肉与他们的情欲但是使他们的灵消瘦。”你使你的灵消瘦有什麽益处呢?要非常小心。今天我们处在很危险的环境。我们的世界是要求的社会。“我必须要有这个,我一定要有那个。”我们埋怨每一个人,我们得不到的东西我们就埋怨这个国家政府和我们的环境。但是我们基督徒是完全不同的。如果神不允许我们某些东西,我们知道这是个祝福。我们为邻舍愿意放弃一百倍。我们爱我们的邻舍。我们不会贪婪我们邻舍的土地。但是我们想“我们应该给什麽呢?”现在我们必须一步一步的学习这个功课。不然的话我们不能把生命献给耶稣。我们必须开始做出小小的牺牲。然后,当要我们为大事而牺牲时我们才有能力。我们是否有准备失去一些睡眠,为福音忍受困难呢?如果没有,我们是不能建造神的工作。那些尝试救自己生命的将失去生命。他们的生命将被毁坏。那些舍去自己生命将得到加倍的增多。这是很基本的原则,我们必须学习。如果没有学习这个基本的原则,神的国度不能被建造。

首四位来印度的是很卓越的教主。他们有很大的怜悯心。在九年里他们四位因为生活很困苦而面临死亡。Heber教主死在Trichy,我们唱他写的圣诗“From Greenland's Icy mountains”。 他花很长的时间与当地人们住在一起, 帮助他们。他强烈反对印度阶级制度。他早逝。当传召另一位教主时,英国伟大的传道士不敢接受这份工作。但是有一位教主敢於接受。当他来到那个家时,在里面没有适当的家具。他问那管理官员,你为什么不要布置这个地方?那人说,“我认为这布置只能维持六个月。”这意思是说;他认为这个新教主在六个月后将会离开。但是神保守了他二十二年之久。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人所牺牲的生命…是难以想像的。那些情况带给他们各种辛劳、苦难和牺牲。我们的牺牲是不及于他们的。他们真正的为福音的原故舍了自己的生命。卓越的人!他们铺下好的根基。

现在我们必须要铺下新的根基。我们的报章没有说报导可喜的事。它们充满着物质的广告。我们必须不可以让这些东西来影响我们。“我能为我的主再多做些什麽吗?我怎样来为福音舍去自己呢?”这是唯一建造神的工作的方法。我们一定要栽培人为福音的原故舍去自己的生命。

-Joshua Daniel


真相调查

耶稣进了房子,瞎子就来到他跟前。耶稣说:“你们信我能做这事吗?”他们说:“主啊,我们信。”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,说:“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。” 马太福音九章二十八节-二十九节


从痛苦中成长

除非钻石被割切,否则它们是不会闪亮美丽的。当它被割切,太阳的光线照射着它们时,会使它们发出漂亮的颜色。当我们被耶稣的十字架修改时,在神的天国我们会像钻石般的发光。

瑞士有一个牧羊人折断了一只绵羊的脚。当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,他说这只羊很坏习惯的把其他的羊带到危险及高度的悬崖。那只羊非常的愤怒,甚至当牧羊人来喂养它时,它试图咬那位牧羊人。但是不久之后,它转变成友善并且舔牧羊人的手。正是如此,通过悲伤和受难,上帝领导那些不顺服的人和叛逆的人进入平安及永恒的生命。

Sadhu Sundar Singh.